CT發展概況
第一節. CT的發明
X線CT掃描機(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簡稱CT。是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X線診斷醫學科日,它把X線與電子計算機結合起來,并把其影像數字化,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直觀的影像方法和貯存方法。1972年英國EMI公司首先制成第一臺頭部CT掃描機,這是由英國工程師G.N.Hounsfield (亨斯菲爾)設計成的,同年在美國芝加哥的北美放射學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這項偉大的成果。從此使X線的發展得到重大的突破與飛躍。
X線影像是把具有三維的立體解剖結構攝成二維的平面團像,影像相互重疊,相鄰的器官或組織之間如對X線的吸收差別小,則不能形成對比而構成圖像。雖然體層攝影可解決影像重疊問題,造影檢查可使普通X線檢查不能顯示的器官顯影,但影像的分辨力不高,一些器官或組織,特別是由軟組織構成的器官仍不能顯影。1969年Hounsfield設計成計算機橫斷體層成像裝置。經神經放射診斷學家Ambrose應用于臨床,取得極為滿意的診斷效果。它使對X線吸收差別小的腦組織和腦室以及病變本身顯影,并所得顱腦影像為橫斷面圖像。這種檢查方法稱之為計算機體層成像。這—成果于1972年英國放射學會學術會議上發表,1973年在英國放射學雜志上報道,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這種圖質好、診斷價值高而又無創傷、無痛苦、無危險的診斷方法是放射診斷領域中的重大突破,促進了醫學影像診斷學的發展。由于對醫學上的重大貢獻,Hounsfield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物學獎。這種檢查方法開始只能用于頭部,1974年Ledley設計成全身CT裝置,使之可以對全身各個解剖部位進行檢查,擴大了檢查范圍。此后,CT裝置在設計上有了很大發展,臨床應用也非常普遍。